“天下为公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”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,天子之位,传贤而不传子,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。
在孙中山理想中的未来社会里,做国家主人的是全体人民,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,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体人民,只有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,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,百姓得到幸福。从孙中山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,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“天下为公”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。
第一位“选举”出来的总统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,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,第一位真正通过选举选出来的最高当国者。
孙中山的遗产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爆发,最终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。不久后,中国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。
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并不在国内,他没有亲身参与到革命当中。那他为何还能当选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呢?因为他的贡献,更在革命之前。“天下为公”,这是孙中山的信条,他是这样想的,也说这样做的。他的影响远远不只在晚清与民国,更在当代与未来。
当代著名史学家杨天石说:“有的人,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,而且在其去世后,仍保有着持久、强大的影响,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,获得力量,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。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。”
孙中山不是完人,他也有缺点、有脾气、有失误,有一些传统文人身上的痼疾。但是,正如历史学者傅国涌说的那样:“我们永远不能忘记,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任上,毅然决然放弃权位,实现承诺,辞去这一最高职务,这一壮举,放在中国历史上乃是前无古人的,这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,给予怎么样高的评价都不会过分,尤其考虑到这是在“官本位”根深蒂固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幕,就更加值得敬佩。有了这一幕,孙中山就足以傲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下。”
赞(120)